現代社會生活節奏快,生活壓力倍增,由此產生失眠、焦慮、抑鬱的現象也日漸增多,每當夜深人靜卻輾轉反側,難以入眠,又會加重可能已經存在的焦慮、抑鬱症狀。過度的牽掛、擔心、憤怒,甚至開心、高興,都有可能引起情緒的失衡,導致失眠、焦慮、抑鬱的發生;更有因為飲食沒有節制,出現食滯、消化不良,體內痰濕凝聚至生熱,熱擾神明而夜不能寐,正如《黃帝內經 · 素問》中《逆調論》所述“胃不和則臥不安”。
經常失眠的人怎麼辦?中醫認為經常失眠的人是身體陰陽不平衡。中醫治療失眠常採用中藥、食療、針灸、耳穴、推拿按摩等手法。接下來介紹幾個食療及按摩治療失眠的方法,讓大家能夠自我調護,改善失眠。
棗仁桂圓粥:適用於中老年長期失眠者。取酸棗仁研成細末、桂圓肉各15克,粳米100克,共煮為粥,早晚食用。如心肺功能不好,可加少量百合、蓮子;脾胃不健可加紅棗、苡仁、山藥;肝腎不足可加杞子、茨實。
|
糖醋催眠法:長途旅行勞累,難以入寐,可用食醋1~2湯匙,沖入溫開水1杯慢服,然後靜心閉目,自然安眠。暴怒之後,可飲糖水1杯,即可蕩滌胸中鬱火而安睡。
沐浴法:每晚臨睡前,用35~45℃左右的溫水洗澡,淋浴或盆浴均可,時間為15~30分鐘,或用溫水泡腳15~20分鐘亦妙,有益於睡眠。
靜臥放鬆法:對臨睡焦慮、難以入眠的人特別有效。方法是自然仰臥,雙手重疊輕置肚臍上,呼吸均勻,排除雜念並全身放鬆。也可採用數息法,以幫助入睡。
足底按摩法:臨睡前用雙手交互按摩整個腳底5分鐘,再分別按壓湧泉部位2分鐘。
天門開穴法:兩拇指指腹緊貼於印堂穴,雙手餘指固定頭部兩側。左拇指先自印堂穴垂直向上推移,經神庭穴推至上星穴,然後兩拇指呈左下、右上,左上、右下同時交替推摩。手法由緩至速、由輕至重,反覆推摩約1分鐘,此時推摩局部產生熱感,並向眉心集中。
百會穴點按掌摩法:用右手拇指尖在百會穴點按,待局部產生重脹麻感後,立即改用拇指腹旋摩,如此反覆交替進行約30秒,緊接用掌心以百會穴為軸心,均勻用力按壓與旋摩約30秒。
玉錘叩擊法:以指尖作錘,雙手同時進行,從後向前、從左至右叩擊整個頭部,反覆依次緊叩,不可遺漏。叩擊時由腕部發力,甩力均勻,不可太重,不可太輕,以有較強的振蕩感而不覺疼痛為度,約1分鐘。
十指梳理法:以指代梳,指尖着力於頭皮,雙手同時進行,從前額開始呈扇狀自前向後推摩。手法以揉為主,柔中帶剛。此時會感到頭部輕鬆舒適感,約1分鐘。
來源︰澳門日報 楊大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