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2年01月16日 11:40 am | 星期一
回澳門前,在網絡上搜看永樂戲院正在公映的戲碼,還以為此行可以進場窺探改建後的戲院,怎料到達那天,剛舉行粵曲演唱晚會,只有二樓的小院放電影。
下午2時過後,即場電影一張票都未售出,實在幫不上忙,總不能再看一次《天行者》,何況我的目標是樓下的大院。看着翹起手的售票員,便想起以往父母曾說,他們年輕時來看戲,便見一位女售票員,歲月如流,她緊守崗位,父母多年後重臨看戲,依然見到這張熟臉孔,但少女已變婦人。當然,今天這位已非當天那位。
永樂戲院於1952年2月15日啟業,說來已有50多年歷史,這座今天罕見的單幢式平房戲院,不知會否在樓價飊升的今天,終會消失?敵不過的畢竟是觀眾稀少,1997年改建,戲院一分為二,樓座變成迷李戲院,樓下的大院則放電影和表演兩用。2003年7月28日再次裝修重開,這已是它第七次裝修。
仍然記得,以往大堂正中央的入口位,中間鑲有廣告畫板,兩側是通往樓座的入口,而堂座的入口反縮於左邊一角。現在中央的入口似乎已成為堂座大院的入口,更刻意加上大木門和石階欄河,固作氣派,不得不說「固作」,或許看不慣,老覺得有種不協調的礙眼、礙位。
永樂戲院所在的鏡湖馬路,和附近的渡船街都是低窪地帶,經常成為水浸重災區,一下大雨便成澤國,有時放電影過程中,觀眾便發現腳下冰涼冰涼的,愈坐愈寒,才發現浮於汪洋中看戲,唯有盤腿而坐,散場時已水浸及膝。雖非親身經驗,純屬聽聞,也實在有趣,付了錢看電影,水愈浸愈高,該捨戲還是堅持?
自1970年代修建現代化舞台,永樂便成為主要的戲曲表演場地。作為戲院,它亦是四平八正的,座位舒適,銀幕闊大,聲光音響不俗,頗得我心,不時成為座上客。當然,它的戲碼亦相當中看,比方當年青鳥影業公司的兩大巨獻《投奔怒海》和《似水流年》,就在永樂看的。當年還是初中學生,看這些電影,不免附庸風雅,但實在看得投入,絕不覺悶,縱然看不透,就是它們開啟了我通向更遼闊的電影天地;數娛樂影片,怎少得《奪寶奇兵》,以及鐵金剛系列中較像樣的《鐵金剛勇破海龍幫》For Your Eyes Only。
某年寒假,永樂竟然極具創意的推出優惠「四點半」場(澳門的公餘場設在四時半開場),輪流推出舊戲,看了很歡樂的《歡樂滿人間》Mary Poppins及很驚嚇的《天外奪命花》Invasion of Body Snatcher,在寒冷的冬日,帶來幾許快樂暖意。
永樂戲院
座位:116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