應當少吃“垃圾食品”,在現代生活中幾乎人盡皆知,也沒有多少異議。然而事實上,正如某位營養學家在侃侃而談,介紹了“垃圾食品”的種類之後,也發出感自內心的慨嘆:老實說,我也未能抗拒垃圾食品。因為,它們的誘惑力太大了,分佈甚廣,也能為人們帶來方便和味覺的享受。
何謂垃圾食品?指的是它們含有某些毒害物質,能影響人們健康,對健康帶來負面作用的食物,公認的有如下十大類:
1.醃製食品;2.油炸食品;3.加工肉類;4.汽水可樂類;5.餠乾糖果;6.方便麵;7.罐頭;8.燒烤食品;9.冷凍食品;10.甜品。
面對以上名單,人們都會聯想到它們具有的色香味,從而引起食慾,美食家亦曾為此絞盡腦汁,開發多種食品,供人們選用。可惜,它們或是富含致癌物質,或是妨礙營養物質的吸收,或是對人的臟腑器官帶來損害,所以常有人在大吃大喝有關“美食”時,付出不菲的代價,身體從而受損。
正如某營養學家所云:多數人們無法抗拒這些“垃圾”大軍,但必須注意適可而止,採取所謂“食嘢食味道”的宗旨,淺嘗輒止。食過以後,採取補救的辦法,冀能挽回損傷。例如,應多食粗纖維食物,如雜糧、蔬菜、水果,有選擇地進食抗癌食物,如西蘭花、奇異果、西紅柿、香菇、柑橘類,至於補充維生素B、C及鈣也很必要。家居烹飪,應選用橄欖油等油料,多食魚類,少食貝類和紅肉,以免自己製造出“垃圾食品”。
撰 文:蕭 嘉
資料來源:澳門日報