週三, 25 一月 2017 00:46

神秘的“東方朱古力”

 作者為  editor
評分此項目
(0 投票)

 

在各國軍隊的士兵口糧中,朱古力必不可少。無論是軍人作戰,還是探險者長途跋涉,能量都至關緊要,朱古力恰好就是熱卡的有效供應源。



29391484328908187 朱古力是舶來物,而在古老的中國,也有一種類似朱古力的能量劑,甚至在中醫殿堂也佔有一席之地,這就是被稱作“東方朱古力”的紅糖。

    


中醫認為,紅糖性溫潤甘甜,入肝脾二經,益氣緩中、助脾化食、補血化瘀,還可散寒止痛,尤其對寒證、虛證有極佳效果,是優良的藥引。在日常生活中,很多人也會喝紅糖水來“補血、補氣”,他們還會在一些食物中加上紅糖。對女性來說,紅糖在傳統上就是產婦坐月子的必備品之一,很多地方都有女人產後喝紅糖水補身的習俗;此外,有些民間療法也使用紅糖來改善女性月經不調。中醫師指出,老人慢性疾病多,適當選食些紅糖食療方,不僅能恢復體力、增強體質,還有助於康復。

    


紅糖究竟是何等神物?先看看它是怎樣製作的吧!

    


29321484328908250

 

甘蔗是煉製紅 糖的主要原料



紅糖的直接原料是甘蔗。按古法,人們將甘蔗壓榨出汁後,用簡單的石灰法等物理手段澄清,期間不添加化學製劑和食品添加劑。澄清液被加熱、濃縮、去除水分,便得到金黃色至紅褐色的紅糖。紅糖含有95%左右的蔗糖,保留了較多甘蔗的營養成分,也更容易被人體消化吸收,其中不僅含有可提供熱能的碳水化合物——蔗糖,還含對人體有益的蘋果酸、核黃素、胡蘿蔔素、煙酸和微量元素錳、鋅、鉻等。在雲南、貴州、廣西等地區,至今仍延續一種傳統的紅糖加工工藝,即採用傳統的“直風竈”和“連環鍋”的方法熬製紅糖。熬製的產品為塊狀天然結晶。李時珍曾在《本草綱目》中描述道:“凝結如石,破之如沙”。

    


有專家稱,若要發揮紅糖的功效,吃法上也很講究。例如紅糖煮荷包蛋,可使雞蛋和紅糖的營養互補,讓老年人面色紅潤,有精神;用紅糖泡桂圓乾服用,對改善睡眠有積極作用;紅糖泡人參,則有調理氣息、改善頭暈之效。

    


不過,凡事適可而止,即使紅糖再萬能,也不能攝入過量或長期不節制地服用。

    


72501484328908218

紅糖的傳統煉製過程

6681484328908265

紅糖能快速提高人體血糖

 


曾有一位懷孕八個月的孕婦在家中突發昏迷,被緊急送到醫院,檢測血糖異常升高,是正常人的三到四倍,這樣高的水平,隨時都有母子雙亡的可能。原來,她喜歡拿紅糖當保健品。出事前,她在家中把100克紅糖煮成糖水,一飲而盡。她每天都這樣喝紅糖水,早晚各一次,感覺良好。至於理由,她甦醒後表示這樣喝紅糖可“補血”;到了妊娠晚期出現貧血,於是她便更加變本加厲喝。

    


人體對血糖的調節,主要依賴胰島素。孕產婦由於生理變化,產生多種妊娠特殊的內分泌激素,對血糖的調節能力減弱。很多平素血糖代謝正常的婦女,會合併妊娠期糖尿病。如果妊娠期婦女在短時間內一次性攝入大量的糖,會產生急性血糖升高、脫水、高滲性昏迷、酸中毒,甚至危及生命。

    


用現代醫學眼光看,紅糖的主要成分畢竟是含有高熱量的蔗糖等碳水化合物,其他營養成分雖然存在,但畢竟非常微量。從這個角度說,它確實有點像朱古力。

    


在物質匱乏的年代,紅糖產量不高,味道很甜,很好吃。將它用於食療,可增加食品的美味,讓人產生愉悅之感,這良好的情緒能對抗疾病導致的不適。紅糖最擅長快速提高血糖,緩解飢餓、乏力,對產後虛弱的婦女尤其適宜。古代醫療手段不發達,於是人們便會放大紅糖的治病功效。還有,紅糖是紅褐色的,人的血液也是紅色的,這也讓一些缺乏文化的人誤認為紅糖含有“補血”成分。

    


在物質富裕的當代人中,紅糖中除蔗糖之外所存在的元素,完全可以從其他天然食物中獲得,並沒有必要依賴紅糖。比如,紅糖雖的確含有少量鐵,但絕非血紅素鐵,吸收率非常低,且每百克紅糖含鐵量僅2.2 mg,無論是從含鐵量還是吸收率來看,用紅糖來補鐵、補血都不是最佳選擇。

    


長期過多攝入,也容易導致能量蓄積,誘發肥胖、代謝性疾病等現代困擾。例如,100克紅糖提供的微量元素、氨基酸總量並不多,熱量卻有400大卡。這樣的營養構成可以“媲美”麥當勞快餐。拿紅糖當調味品或者藥引,作為中藥材的輔助成分,問題還不大,而單純拿它“進補”就得不償失了。畢竟,高熱卡“朱古力”才是它的真面目。

    


來源︰澳門日報  譚健鍬

上次修改於 週三, 25 一月 2017 00:54
editor

editor

www.happymacao.com
E-mail:
這個 E-mail 地址已經被防止灌水惡意程式保護,您需要啟用 Java Script 才能觀看

Social Profiles


想全天候知道澳門新鮮事?讚好我們的粉絲專頁吧!